前言

最近,在研究快充协议,但是由于市场上的快充协议实在太杂乱了(为什么,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呢?)

于是这里做一个记录。

正文

1. 通用/标准类

1.1 BC1.2 (Battery Charging 1.2)

USB-IF 较早的充电标准,定义了 SDP(标准下行端口)、CDP(充电下行端口)、DCP(专用充电端口),最大 7.5W(5V/1.5A)。

1.2 USB Power Delivery (USB PD 2.0/3.0)

USB-IF 推出的通用快充协议,基于 USB-C,支持多电压档(5V、9V、15V、20V),最高 100W。广泛应用在手机、平板、笔记本。

1.3 USB PD 3.1 (EPR, Extended Power Range)

最新一代 PD,扩展到 28V、36V、48V 档位,最高 240W。主要用于高性能笔电、显示器。

1.4 Apple 2.4A

苹果私有的 5V/2.4A 协议,iPhone/iPad 在 Lightning to USB-A 线时常见。后来转向支持 USB PD 快充。

2. 高通(Qualcomm)

2.1 QC 2.0

高通 Quick Charge 第二代协议,支持 5V、9V、12V、20V 多档电压,最大 18W。

2.2 QC 3.0

在 QC2.0 基础上增加 INOV(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)技术,电压可 200mV 步进调节。最大约 18–36W(实现不同)。

2.3 QC 4.0 / QC 4+

基于 USB PD 3.0,支持 PPS,可兼容 QC 协议和 PD 协议。功率 27W 左右,提升发热控制与兼容性。

2.4 QC 5.0

支持 100W 以上快充,全面兼容 USB PD 3.0/3.1 PPS。采用多电芯并联+高电压方案,效率更高。

3. 三星(Samsung)

3.1 AFC (Adaptive Fast Charging)

基于 QC2.0 改进,支持 5V/2A 或 9V/1.67A,约 15W。Galaxy S6/S7 时代常见。

3.2 Samsung PPS (PD Extension)

三星在 Galaxy S10 以后广泛使用的快充,基于 USB PD PPS。支持 25W(3.3–11V/2.25A)和 45W(3.3–21V/2.1A)。

4. 华为(Huawei)

4.1 FCP (Fast Charge Protocol)

早期协议,支持 9V/2A,最大 18W。

4.2 SCP (SuperCharge Protocol)

基于低压大电流,典型 4.5V/5A(22.5W),后续升级到 10V/4A(40W)、11V/6A(66W)、20V/5A(100W)。Mate/P 系列主力协议。

5. OPPO / OnePlus / Realme

5.1 VOOC (Voltage Open Loop Multi-step Constant-Current Charging)

OPPO 独家协议,低压大电流,5V/4A(20W),发热低。

5.2 SuperVOOC

升级版,功率提升到 65W、80W、100W、150W,典型 10V/6.5A。部分新机型甚至展示过 240W。

5.3 DASH Charge

OnePlus 使用的 VOOC 改名版,典型 5V/4A(20W)。

5.4 Warp Charge

OnePlus 后续演进版,支持 30W、65W,基于 VOOC 技术。

6. 联发科(MediaTek)

6.1 Pump Express+ 1.1

早期快充协议,电压分档切换,典型 15W。

6.2 Pump Express+ 2.0

改进版,支持更高电流,20–30W。

6.3 Pump Express 3.0

与 QC/PD 部分兼容,逐步退场。

6.4 Pump Express 4.0

基于 USB PD PPS,30W 以上,已并入 PD 生态。

7. 其他厂商专有协议

7.1 Vivo FlashCharge

Vivo/iQOO 专有协议,33W、44W、66W、120W 等多个版本,类似 OPPO VOOC 技术。

7.2 Xiaomi Turbo Charge

小米的快充协议,支持 67W、120W,部分机型更高,通常兼容 PD/QC。

7.3 Lenovo / Motorola TurboPower

基于 QC 改造,支持 15–68W,应用在 Moto 系列。

7.4 OPPO/OnePlus/Realme 240W SuperVOOC

最新展示级技术,双电芯方案下可达 240W,几乎极限水平。

8. 表格总览

协议

推出方

典型功率

电压/电流特征

说明 / 应用

USB BC1.2 (SDP/CDP/DCP)

USB-IF

≤7.5W

5V / 0.5–1.5A

最早的 USB 充电规范,仍被广泛兼容

USB PD 2.0/3.0

USB-IF

10–100W

5–20V / 0.5–5A

主流通用快充协议

USB PD 3.1 (EPR)

USB-IF

140–240W

28/36/48V / up to 5A

笔记本、高功率设备

Apple 2.4A

Apple

~12W

5V / 2.4A

iPhone/iPad 经典模式,PD 前

Qualcomm QC2.0

Qualcomm

18W

5/9/12/20V

广泛安卓设备支持

Qualcomm QC3.0

Qualcomm

18–36W

3.6–20V(200mV 步进)

电压可调节,更灵活

Qualcomm QC4.0 / 4+

Qualcomm

~27W

基于 PD + QC 兼容

向 USB PD 靠拢,支持 PPS

Qualcomm QC5.0

Qualcomm

100W+

基于 PD3.0/3.1 PPS

新一代 QC,稀少商用

Samsung AFC

Samsung

15W

5V/2A, 9V/1.67A

基于 QC2.0 改进

Samsung PPS (PD Extension)

Samsung + USB-IF

25–45W

3.3–11V, 3.3–21V 可编程

Galaxy S 系列最新标准

Huawei FCP

Huawei

18W

9V / 2A

华为早期快充

Huawei SCP

Huawei

40–100W

4.5V/5A, 10V/4A, 更高档位

Mate/P 系列主力

Oppo VOOC

Oppo

20W

5V/4A

低压大电流,需专用线

Oppo SuperVOOC

Oppo

65–150W

10V/6.5A 等

一加/Realme 也用

OnePlus DASH

OnePlus

20W

5V/4A

VOOC 改名版

OnePlus Warp Charge

OnePlus

30–65W

5V/6A, 10V/6.5A

VOOC 进化版

MediaTek PE+ 1.1

MediaTek

~15W

电压调节

Pump Express 初代

MediaTek PE+ 2.0

MediaTek

20–30W

动态调压

过渡版本

MediaTek PE 3.0

MediaTek

18W

基于 PD/QC 兼容

已少见

MediaTek PE 4.0

MediaTek

30W+

基于 USB PD PPS

新版趋同 PD

Vivo FlashCharge

Vivo

33–120W

类似 VOOC(高电流)

Vivo/iQOO 专有

Xiaomi Turbo Charge

Xiaomi

67–120W

多电压/电流

新机型标配,兼容 PD/QC

Lenovo/ Motorola TurboPower

Lenovo/Moto

15–68W

基于 QC 改造

部分 Moto 机型

OPPO/OnePlus/Realme 240W SuperVOOC

Oppo/Realme

150–240W

双电芯设计

新旗舰展示级别

总结

标准协议:USB BC1.2、USB PD 系列 → 最广泛、跨品牌兼容。

高通 QC 系列:安卓广泛支持,QC4/5 已并入 PD PPS。

三星/华为/OPPO/Vivo/小米:自家私有协议,主打超高功率,但锁定自家生态。

联发科 PE:早期尝试,现基本过渡到 PD PPS。

参考

[1] ChatGPT
[2] 自己

立志做一个有趣的碳水化合物。